发布时间:2014-02-27 来源: 浏览量:
人才充足,设备先进,技术精湛
铜陵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值得信赖
在铜陵市民心中,铜陵市人民医院无疑标志着本地医疗技术服务的高端水平,而作为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特色专科、曾两次获得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荣誉称号的医学影像科,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这支医疗队伍人才济济,设备先进齐全,实行全年无假日、24小时优质门诊服务,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满意度高达99%。
优秀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拥有一支上进心强、技术过硬的专业医技队伍,对少见、疑难疾病具有很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该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4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4人。他们当中,有首届“江淮名医”1人、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4人(在读1人)、市拔尖人才和市学科带头人各2人。
该科室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每年还承担1-2项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及“三新”项目的科研任务。近年来,该科室在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中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治脑血管疾病价值的研究”、“中场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CT仿真内窥镜在胃部疾病诊断的应用”均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此外,由该科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曾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在学术著作方面,该科室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入编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的论文1篇(《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影响因子2.606,系全省在职人员在此杂志上首次发表的论文),放射影像专业中文和科技双核心期刊国家CN级杂志上发表10余篇;主编或参编书籍4部,其中参与主编安徽省第一部磁共振成像专著《MRI诊断与临床》;负责研究的吞水磁共振食管造影为国内外首创新技术,研究团队因此被评为2010年市卫生系统唯一的一个“1155”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先进的医疗设备
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临床的诊断、治疗关系联系密切,直接体现着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医院的诊疗能力和诊疗水平。近年来, 市人民医院不断跟随国际医疗发展和进步的步伐,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2004年该院为医学影像科引进一台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NOVUS 1.5T高场磁共振机,该机器诊断功能为最高配置,在原有机器诊断功能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截至目前,医学影像科利用该设备共检查病人约4万余例次,为本院收治患者的疑难杂症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还经常为本市及周边市县的医院提供了技术支援。
医学影像科在皖南地区率先引进普通全身CT及临床研究型螺旋CT,2008年又启用国内最先进的64排螺旋CT,现已拥有128排(256层)和64排螺旋CT各1台,主要担负铜陵及周边地区的CT检查和CT介入。由于应用早,该科室已累计检查30万余人次,在为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的同时,也建立起庞大的影像资料库。
近年来,该科的放射介入治疗逐显临床用武之地,较广泛地用于肝脏肿瘤、颅脑血管病变、创伤性大出血等病变的介入治疗。
该科室还拥有各类放射影像设备15余台,价值8000余万元。每年提供放射检查量达18万多人次,充分地满足了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需要。
精湛的医疗技术
医院科室业务技术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科室业务技术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医院发展的水平。该科室医疗技术精湛,开展的特色技术有吞水磁共振食管造影技术、1H-MRS对脑胶质瘤术后和术后放疗后复发定性诊断的研究、1H-MRS对单发急性脑梗死治疗前与后病灶整体取样监测价值、CT仿真内窥镜的应用、CT血管成像(含冠脉成像)、CT灌注成像、介入放射学技术在抢救临床致命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等。
其中,吞水磁共振食管造影技术为国内外首创,研究结论初步认为,该技术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术前病变定位、长度测量、T分期及大体病理分型等方面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1H-MRS对脑胶质瘤术后和术后放疗后复发定性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CT仿真内窥镜广泛应用于头颈胸腹部(包括冠脉)血管、气管、胃肠道、膀胱及五官等空间脏器疾病的诊断;CT血管成像(含冠脉成像)应用于头颈胸腹部(包括冠脉)、四肢血管及门静脉疾病的诊断;CT灌注成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胰腺及肾脏疾病的诊断;放射介入学应用于动脉性出血类患者,能及时、有效地帮助病人止血。
由于该科室医疗设备先进而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市人民医院也被省内外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影像等专业选定为临床教学基地。
(转自2013年11月22日《铜陵日报•铜都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