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7年,到2013年,章崇志在市人民医院从医足足五十六载。78岁了,老人身体仍然健朗,做着医院大外科技术顾问,做起手术来眼不花手不抖,穿针引线不需眼镜。一辈子扎根铜官山,仁心仁术,流芳社会。
进修学习遇到终生恩师
章崇志,生在兵荒马乱的南陵城东。1957年7月芜湖卫校毕业来到新成立的铜官山市,因为工作单位长江路门诊部尚在筹建中,他被派去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进修。归来之后不久又去上海二医附属仁济医院,进修泌尿外科和普外科。有幸领教后来成为我国泌尿外科的开拓者王以敬教授。他勤奋好学,以院为家,学得了过硬的技术,以至于受到委派独立开展肾切除手术。从这开始他与恩师建立了一辈子的深厚感情,老师的医疗技术和医风医德通过他在铜陵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1961年进修归来他来到市人民医院外科,全院只有10多名外科医生,只有一个手术室、一个手术台,到了1964年才增加到3张手术台。医生少、技术浅、条件艰苦,设备仅有X光机,没有什么辅助检查手段,诊断疾病主要靠医生经验的积累、判断和推测。好在当时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很少有泌尿科专科医生,章崇志开展泌尿外科手术在全省起步较早。
青春献给缺医少药的时代 1961年10月当时铜官山铜矿一个工人来找他,说自己两个孩子双双溺亡,希望再生孩子,而自己1958年已经做了输精管结扎手术,要求章医生将输精管接通。章崇志在这之前从未听说结扎的输精管可以吻合。他一时又找不到相关资料,怎么办?他慕名写信请教北京协和医院鼎鼎有名的泌尿科吴阶平教授。吴阶平果然回信了,说曾看到国外有过输精管吻合的报道,但自己和他们医院都未做过。吴阶平信中提醒道,做这个手术需要放个支架。得到朦胧的指点以后,章崇志花了半个月时间琢磨。他试着用马尾毛作支架,为那个男子成功实施了输精管吻合手术,其生育能力成功恢复了。
年轻时候他工作不知疲倦,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开四个阑尾炎,次日仍然照常工作。
60年代末,有一个30来岁胃大出血病人入院时已经没有了呼吸,他闻讯马上手术。有医生说,病人没有呼吸了还做什么手术?他说,能够进行呼吸插管,他就可以手术。结果插管辅助呼吸成功,胃切除手术顺利,病人恢复了生命。
有一天夜间,医院接收一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行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诊断为胃小弯高位癌。这类手术医院过去从未做过,请示时任院长纪兴国怎么办,纪院长提议让章崇志参加会诊。经纪院长和家属及手术的医生一致同意,章崇志经胸腹联合切口行全胃切除、单腔空肠间置代胃术,手术成功,他是碰巧在一个月前从医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手术病例。
勤于学习,勇闯手术“禁区”
章崇志勤于学习,不仅通过业务杂志向同行学习,还不放弃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有一次,医院请来安医附院一位主任来做四例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手术手术,一天一台。第一天章崇志正好坐门诊,手术时间段,他魂不守舍,心像热锅里的蚂蚁,门诊病人看完了,他就溜进手术室看大医生怎么做大手术,往返几次。
普济圩农场位于扫把沟长江对岸,劳教人员中不乏曾是医术高超的医生。章崇志为了学到他们的医术,不怕吃苦多次坐坐小轮赶到农场医院学习。
正是因为这样苦学,他的业务能力得到科室同仁、院领导的认可。在院长和科室医生的支持下,1964年他开展了医院第一例脾肾静脉吻合术,1967年开下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术,都是突破胸腔外科的“禁区”。
1971年,医院外科分为普通外科和骨脑两个病区,他和卢俊渊为普通外科负责人。从那时起,为了提高专业水平,他开始重点突破肝、胰和血管等大手术“禁区”。从1971到1976年,普外科相继开展了乳癌扩大超根治、胃癌根治、肝叶切除、巨大肝癌切除手术。此外,自体肾移植手术,直肠代膀胱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手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搭桥吻合、肾周淋巴管-精索静脉吻合手术,甲状腺癌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巨大甲状旁腺肿瘤切除、肾上腺肿瘤切除、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手术,这些手术几乎涵盖了肝、胆、胰、脾和胃肠、乳腺、甲状腺及部分血管外科。
章崇志从医五十五周年时曾编辑了一个小小纪念册,记录了他开展的40多例手术例题,其中省内首例手术就有回肠替代输尿管术、自体肾移植术、强行扩张尿道会阴治疗后尿道狭窄等。
退休了,还是大外科技术顾问
1981年,章崇志破格晋升为主治医师,同年被聘为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兼胸泌科主任;1994年第一学历偏低的他又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1995年受聘为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2007年退休反聘为医院大外科技术顾问,2009年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医院腺体外科成立。
章崇志八九十年代由市政府记大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获得医院先进、市卫生局先进若干次。他说,能够得到病人的信任,就比得到什么荣誉都好。
作为一个老同志,给医院的医务人员寄予希望:一个白衣战士要踏踏实实地干事,勤勤恳恳地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一旦放松自己的学习就要落伍。这是我这辈子从医的体会,应该干到老、学到老。 (转自2013年12月10日《铜陵日报.铜都晨刊》 许克锡记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