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2010年4月14日,医院援南也门医疗队员古绪胜、王志、周桃钰、章健四位同志不辱使命,不负重望,圆满完成援外工作任务,载誉归来。
自安徽省卫生厅组建派遣中国援南也门医疗队以来,医院就高度重视并积极承担援外医疗队的派遣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决完成。1995年至今,医院已派出四批十五人次远赴也门帮助开展医疗工作(其中一人派往阿曼)。医疗队员们在高温酷暑、缺水少电、药械缺乏、交通和通讯不便甚至政局动荡的艰苦环境中,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重托,以帮助阿拉伯国家也门(南)发展卫生事业为己任,发扬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医院医疗队曾服务过的夏卜娃省在也门的内陆地区,地处沙漠戈壁,气候炎热干燥,终年无雨。由于该地区距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国际难民登陆处仅一小时路程,因此这里便成了联合国国际难民医疗救援的一个重要站点。几年来,我院医疗队员承担了该地区医院外科、麻醉科、眼科、骨科、妇产科的全部工作和国际难民的医疗救援任务,医疗队员基本上处于24小时待诊状态,当地老百姓感觉不舒服随时来医院就诊,甚至是夜里两三点钟。可以说如果没有我院医疗队员的援助,医院就会停诊。电力的供应极不正常,在室温42℃情况下,打着手电筒做手术对于医疗队员来说是常事。这里车祸枪伤频发,对于敬业的医疗队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当地医院条件差、设备简陋,队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检查设备就凭借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仔细的问诊、听诊、触诊等方式来确定诊断;没有合适的器械就自己制作或者将旧的坏的器械修理好再用。每个科的医生都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充当其他科医生的助手,遇到重大手术,全队则一起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共完成手术几千例,无菌手术感染率为零,手术成功率100%,抢救成功率100%。而且,医疗队还开展了该地区以前从未开展过的手术,如头部、颈部、肝胆、胃肠、四肢、脊椎手术,使当地官员大为震惊,并深深为中国医生的本领所折服,不断地向也门卫生部汇报医疗队的业绩。医疗队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
生活上的苦,队员们都可以忍受,然而来自于精神上的思乡之苦却无法抑制。在国外执行任务期间,医院援南也门医疗队员潘卫斌、王志同志的母亲,队长王筝同志的父亲相继去世。王筝的父亲在病重期间,非常想念王筝,但在电话里父亲却什么也没说,直到回国后,王筝才知道2003年8月14日与父亲的通话竟是最后一次。“子欲养而亲不待”,面对这些感情上的牺牲和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王筝说,我们医疗队员所做的微不足道,没有祖国的支持,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没有单位的支持,没有亲人的支持,我们无法圆满完成任务。
医院为了使医疗队员能安心在国外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援外人员的晋升、评定职称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及时兑现。每逢春节,医院领导亲切慰问援外人员家属,尽可能解决好医疗队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援外工作。2007年,援助阿拉伯国家也门(南)的王筝、潘卫斌、古绪胜、王志、周桃钰等五位同志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2010年5月,医院被安徽省卫生厅授予2009年度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古绪胜、王志、周桃钰、章健四位同志均获省“援外优秀医疗队员”荣誉称号。
援外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医院将一如既往重视并积极承担援外医疗队的派遣工作,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履行国际义务,为我国的外交和卫生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