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5 来源: 浏览量:
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志愿队伍,他们不是医学科班出身,也没有从医经历,但凭借对医疗事业的热爱,通过一轮轮招募、面试、培训,最终成为医学生走向临床一线的“把关人”;他们是一群没有报酬的特殊的“老师”,用“标准”还原真实医疗场景。他们就是铜陵市人民医院标准化病人志愿者服务队。
组建团队 打造情景模拟教学新模式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简称SP),又称模拟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训练后,能逼真地模仿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感受、配合接受相应检查的健康人,并对医学生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作出客观评价。
2021年6月,市人民医院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开始组建标准化病人志愿者队伍,从服务监管处管理的物业公司员工中遴选出20人作为标准化病人候选人,并开展4个阶段的培训和最终模拟考核。同年8月,市人民医院首支标准化病人志愿者队伍正式成立,这也是铜陵市在该专业领域的首支志愿者队伍。
标准化病人志愿者队伍助力市人民医院人才培养工作再创新高。今年,该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和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核通过率均达100%,其中住培结业考核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全心全意 凝聚团队建设合力
标准化病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努力和支持。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汪海仪和内科基地教学秘书崔小玲作为标准化病人队伍的培训导师,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是第一次接手标准化病人培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担心候选人不能胜任,但他们一直努力坚持,最后的考核结果令人惊喜。”汪海仪表示,成为一名合格的标准化病人标准高、难度大,要具备一定沟通能力和表演技巧,对常用的医学知识能快速掌握,最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我觉得他们都用心在学,遇到问题会及时和我们沟通,我们会详细解答,帮助他们化解难题、调整心态。”崔小玲说。
汪方清是市人民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也是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团队的“大家长”。“作为志愿服务性质的团队,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医学生提高临床技能水平,我很感谢他们。”汪方清说,团队成员都很配合,每个人会根据自身工作协调服务时间,确保每次规培结业技能考核都会参加。
以身实践 搭建医患沟通桥梁
在市人民医院标准化培训病房,一位医学生坐在桌前,一位“病人”坐在桌子的一角。在详细问诊后,医学生示意“病人”躺到诊察床上。随后,医学生用手掌按“病人”的腹部,询问具体是哪个部位疼痛?按了第一下时,“病人”表示不疼,按第二下时,“病人”立刻有了反应:“疼!就是这。”在确定部位后,医学生回到桌前坐下,“病人”也下床回到座位,一直用右手按着肚子,脸上一副痛苦的表情,嘴里还不停呻吟。这是医学生为标准化病人模拟诊断的场景,而其中的“病人”则是标准化病人志愿者,他们以身实践,有效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方小伍在服务市人民医院的一家物业公司工作了6年。得知市人民医院计划组建标准化病人志愿队伍后,她第一时间报名,经过多次考核成功入选。“我熟悉医院各方面情况,希望能为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出一份力。”她说。
据方小伍介绍,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包括病例摘要分析、关键词记忆、表演基本技巧、表演技巧反复训练和固定等,第一次接触特别紧张,担心自己出错,只能慢慢摸索。
做标准化病人的经历,让她更理解医生们的工作,能从患者、医院、医生等不同角度重新审视医患关系。“如果我们的志愿服务能有助于医学生和住培医师掌握精湛的临床技术,帮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缓和社会上的医患矛盾,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方小伍笑着说。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陈慧娟刚刚结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说到标准化病人的考核,她深有感触。“我刚开始接触临床时,在面对患者会产生畏惧心理,主要是沟通能力和技巧不足,医院提供的标准化病人可以模拟出患者的真实情绪、动作等,能帮助我们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在面对真实病患时能做到有效沟通。”
“市人民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持续加强标准化病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扩大队伍规模,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帮助更多医学生和住培医师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为铜陵及周边地区的医学教育贡献更大力量。”汪方清表示。(《铜陵日报》2022年12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