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献给医院65周年院庆。她既年老又年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医人”,正在让她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3年我退休了。想象中的退休生活是美好的,没有了责任和压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的两个外孙,做好“家庭煮夫”。还可以去参加合唱、老同学聚会、学习摄影等。
可是医院刚刚通过了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组织的专家实地考核评估,成为了安徽省首批9家《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之一。我参与了申报和评审的全过程,知道其来之不易。
基地医院建设的各项要求很高,并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同时在2014—2015年的二年间,安徽省卫计委医政处没有给铜陵市安排项目,具体什么原因不知道。也就是说,没有筛查经费,无法按照脑防委的要求展开工作。加之我已经退休了,这时提出放弃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只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我深知预防是最值得去做的。只要我们把社区居民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用好现有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干预和随访,就可以使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废率和高复发率有所降低。这是一件好事、善事,也是多年来的追求,没有理由放弃。
没有经费,就四处游说。铜官区卫计局的领导是优秀的,他们在了解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的重大意义和可行性后,决定从铜官区卫生服务经费中拨出35万元,用于社区居民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于是我们以方便抽样的方法确定了鹞山社区为筛查点。严格按照脑防委的要求开始了筛查工作,并对所有的筛查档案逐一审核后上报中国卒中数据中心。在医院各级领导和相关科室主任的支持下,建立了院内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并确保其运行顺畅;成立急诊脑卒中静脉溶栓救治组,医生24小时待命,CT、MRI也全天候开放;医务处制定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心源性脑栓塞、重症脑卒中由医务处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会诊,规范诊疗;开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门诊,对社区筛查发现的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逐一进行面对面评估并做好双向转诊工作;以“心脑健康中国行”和“世界卒中日”等大型公益活动为契机,在社区开展针对居民、政企职工的大型广场义诊咨询活动,收效很好;成立了“社区脑卒中防治医生沙龙”,在社区医生中推广脑防委下发的系列规范和指南,开展“同质化”培训,尽快提高基层医生的心脑血管病规范化诊治水平;不定期召开“脑卒中病友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心理辅导、病友经验分享;建立“铜都脑健康微指引”微信平台,不断推送脑卒中防治科普知识。
我们的工作很快得到了社区居民和铜官区卫计局的赞扬。同时也得到了脑防委的认可,在2016年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会议上,对铜陵市的工作提出了表扬。很快,2016年和2017年,脑防委都给铜陵市安排了筛查和随访干预项目,下拨资金共155万元。2017年,经过脑防委的严格考核,我院再次获得了基地医院称号。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铜陵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任务12000人;2017年底启动的6000例“铜陵市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与干预”项目正在进行中,已经完成了筛查点8000人的“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数量较以往增加了4-5倍,CTA、MRA和DSA的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颅内动脉瘤填塞治疗、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颈动脉内支架放置等技术都有了长足进步;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已经开始起步;省级科研课题《铜陵城区心脑血管病筛查与防治一体化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正面临结题等等。
越往下,难度越大。医院的“卒中中心”需要筹建、急诊脑卒中救治的流程需要进一步调整、脑血管内的治疗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大量的筛查和流调数据需要汇总、分析和利用,有些知识需要从头学起,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但对于内心的追求,只能无条件地往前走。2013年时我很难想象今天筛查干预的数量和效果,但是我知道目标在哪里。
很幸运,我遇到了务实的医院和卫计局领导,也很感谢铜陵市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我院各相关科室同行的鼎力相助。当我看到一批年轻人在脑血管病防治工作中快速成长起来,内心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感动,因为我从他们的身上不仅看到了高素质,更体会到了他们对脑血管病防治事业的执著与追求。
执着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求。人活着,要个有目标来吸引你往前走,为了追赶这个目标甘愿付出,奋力奔跑。也许我奔跑了,由于受能力、学识和条件的限制,身心疲惫却仍然没有追上目标。但是为了有所追求而执着,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种真正的快乐。
心中有目标,有快乐,必然会产生一种幸福感。而幸福感的存在,就可以抵御我们身体内外几乎大部分的有害因素,不是吗?
我希望,在追求脑血管病防治事业梦想的路上聚集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
潘华
2018.08.29